新中国首枚国徽制造者追忆往事
来源: 时间:2014-10-04 11:29:19 浏览量:1555人
1950年国庆节前夕,制作新中国第一批国徽的任务下达到沈阳第一机器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前身),面对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厂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在铸造车间组成了十几个人的专门任务小组。
朱凤仪对于当年的细节仍然记忆犹新:“师傅裴庆江突然把我叫到身旁,说有个重要的任务交给我,还让我一定要保密。我们要制作新中国第一批国徽。”
听完师傅的话,当时不到20岁的朱凤仪非常高兴。“这么大的国家,国徽象征着中国,我能参与制作太了不起了。”即便是60年后的今天,朱凤仪描述起当时的情景仍不平静。
中国工业博物馆筹建办公室副主任侯占山说,那段已成为故事的经历在铸造车间流传甚广。19号铸造车间铸造班班长焦百顺牵头,带领相关技术工人接下这个任务。那些日子大家经常通宵达旦,家离得近的就回家吃一口饭便马上跑回厂子,离得远的干脆家都不回了,就吃住在车间里:饿了就吃口干粮,咬口咸菜;困了就睡在自己做的国徽旁。
当2米多高的国徽模型运到厂里,朱凤仪说:“第一次感觉世界上有这么金贵的东西,感觉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很珍贵,不能磕着。”模型用油纸包着,“我撕掉了一层,里面还有一层,撕掉了一层,还有一层,总共不下十层。”
1950年9月20日,第一批金属国徽全部完工。其中,大型的直径2米,共2个;中型的直径1.5米,共25个;小型的直径1米,有45个。
朱凤仪等人制作的最大的两个国徽中,有一枚至今还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因为那是铝做的,不会氧化,很结实,还轻巧。”1955年,朱凤仪曾到北京出差,当晚一个人跑到了天安门。当他看到自己参与制作的国徽,悬挂在天安门城楼正中央,眼泪夺眶而出,他拉着旁边的一个陌生人说:“看,那是我做的。”
国徽的制造是沈阳人的骄傲,更是沈阳产业工人的骄傲,参与制造国徽的人们虽然一生平平淡淡,而他们制造国徽的历史却写进了共和国的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