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璞治堵“万言书”引共鸣 省公安厅望当面交流
来源: 时间:2015-07-10 19:05:28 浏览量:1336人
【省公安厅】
副厅长吴忠华:
希望当面做进一步交流
作为见证郑州交通发展30余年并多次参与郑州很多重大交通项目前期规划论证的学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史璞看到《河南商报》“郑州堵王”系列报道后,送来了一份1万余字的“建言”:《郑州交通 人通才能路通》。他在建言中表示,郑州交通及治堵,到了一个必须“了结”的关头。必须深刻反思和系统分析郑州交通拥堵及治理,客观认识交通拥堵的问题及原因,达成共识,才可能设计出针对性的有效解决方案。
昨天上午,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吴忠华看到《河南商报》的报道后,当即表示想看史璞教授的“万言书”原件。
“看了《河南商报》的系列报道,我觉得我们不仅要关注郑州市的堵点,更要着眼于整个河南省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吴忠华表示,希望能就路段严管等工作与商报当面做进一步的交流,谋划深入报道。
【郑州市交警支队】
为郑州提供了参考
针对报道多次开专题会
郑州市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近期《河南商报》针对郑州市区的交通现状特别是市民反映强烈的交通拥堵问题,经过集中调查采访,进行了一系列分析报道,指出了郑州市目前交通拥堵的症结,市民也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报道客观公正,揭示了问题,反映了民意,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缓解郑州市区交通拥堵提供了参考。”
针对《河南商报》的报道,郑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判分析缓堵举措,要求各交警大队和职能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拿出具体措施,完善交通标志,渠化路口标线,科学合理配置警力,合理实施交通组织,加大交通违法查处力度,加强联合执法,加大交通安全和文明交通宣传力度,最大限度缓解郑州市区部分路段和区域交通拥堵现状,不断创造文明、畅通、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市民】
学者下苦功关心民生
读后非常感动
在“万言书”《郑州交通 人通才能路通》中,史璞教授说,郑州市的交通拥堵已经常态化、全面化、严重化,治堵到了必须“了结”的关头。
这样的观点,得到了很多市民的认同。昨日上午,郑州市民徐女士说,读罢史教授写给商报的“万言书”,感同身受,“郑州确实是交通越发展却越来越堵了。”“我住在紫荆山路陇海路口附近,天天出门都可难,机动车、电动车、行人挤在一块儿。”徐女士说,碰上有急事儿,坐“摩的”都得在原地老老实实待着,“干着急。”
徐女士说,史璞教授提出的13条建议让她感动,“学者肯下苦功提关系民生的建议,对我们而言,就是一种帮助。”她希望商报的“郑州堵王”系列报道和史璞教授的建议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而一位基层民警从商报手机客户端上看完全文后,表示史璞教授建议的先搞清楚拥堵原因,再积极进行治理的观点非常正确,“现在很多治理措施其实都是治标之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打住拥堵的‘七寸’。”
【网友】
“万言书”很中肯
城市精细化管理很有必要
治堵“万言书”在网络上发布后,引发网友热烈议论,他们在点赞时,也献言建策治理拥堵。
@超自然之光:“治理文化路东风路口的拥堵,规划设计东西单向下穿过道,不能有效治堵”。郑州在道路规划设计方面过于偏向机动车,根本不考虑非机动车,那个下穿过道不许非机动车过,路边非机动车道经常停满机动车,导致非机动车只能和机动车混行机动车道,结果是下穿过道经常空荡荡没几辆机动车过,旁边地上通道堵了一大堆。
@岳将军:很多观点反映了郑州历代管理者头疼治头、脚疼医脚的处事态度,规划无远见,建设缺乏规范,林立的高楼与蜘蛛网般的城区羊肠小道及老鼠洞般的下水道显得极不协调。这与中国的工业设计水平是相符的,从来不会从系统的角度,精心勘测研究,认真设计计算,并留有余量,只是凭经验或模仿办事。
@從前:观点很中肯,但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没有说到:这些问题产生的祸根在哪儿?谁做的规划?谁做的设计?谁做的决策?不求追责,只求祸根自己引咎!
@浅城:史教授说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我也觉得很有必要,一个城市只有在精细化方面做足功夫,才能提高品质。在治堵方面,希望城管和交警联合执法的区域从金水区走向郑州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