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为公安法治文学提供无限可能
来源: 时间:2016-10-24 18:46:38 浏览量:780人
近年来,依托着网络技术和手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红火一时的微博迅速衰退,现在已经呈现出了昙花一现的无奈,而微信迅速崛起,替代了微博的江湖地位,甚至霸道地侵占了人们生活的大部。微信聊天、微信传播、微信购物……微信似乎已经能够做一切事情,俨然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标志。而全家人坐在一起各自埋头刷朋友圈的场景,已经引发了专家们对情感交流方面的忧虑。
众所周知,微博的写作可以说是网络文学的重要组成,尽管也有复杂的成分存在,但大多还是有着文学欲望的人们的一种自娱自乐,文学创作的意识还比较单纯。微信则不然,手机使微信的操作更加便捷,也更加灵活,更加具有了自主性。也许,人们在刚刚接触微信的时候还惊奇于它的日常传播功能,但迅速地,人们就发现了它在文学写作和传输上也具备着强大的优势。所谓“自媒体”的说法,也就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人们在晒幸福、晒欢乐、晒美食的同时,开始了在微信上的文学创作,甚至是文学期刊的自主编辑活动。
这是网络文学的一种新形式,网络技术为文学创作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当然,也为公安法治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女民警韩媛,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者。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起的文学期刊《剑胆琴心》,已经坚持了数百期。对于一名有着繁重日常工作的普通民警来说,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但她凭着对公安文学的热爱坚持了下来。微信文学期刊《超级小青年》,是由各地公安机关的几名青年民警组织起来的,他们轮流撰稿、轮流编辑,作品短小精悍,充满了来自青年人的蓬勃活力。现在,他们的作品经常被纸媒转载,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这样的刊物和作品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好,它们使我看到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并且告诉了我们,在人们口中一直毁誉参半的“自媒体”,其实也完全可以成为正能量的传播利器。
科学技术是没有正邪之分的,只看它掌握在什么人手里。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同志对网络存在着相当的偏见,视为洪水猛兽。而某些敌对势力也确实在利用网络,妄图搅浑水、刮阴风,来实现他们那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但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在加强网络管理的同时用正能量占领网络阵地,才是我们应该重视并且迅速行动起来的工作。
这就必须说到我们对网络文学发展的关注和把握。曾几何时,我们也曾经认为文学在衰败,但今天我们看到文学在蓬勃发展。我们也曾经认为网络文学会把传统文学打得落花流水,但事实是文学的优良传统在渗透网络,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差别除了发表阵地的不同外,已经越来越趋于融合。文学的魅力是多么的巨大、多么的深远,网络也好,手机也罢,无非是为文学插上了新的腾飞翅膀,为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其实是符合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文学本来就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网络文学未必不会在将来在文学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全国公安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那里,对网络的高度重视也在推动着公安法治网络文学的发展。连续举办了两届的全国公安系统“三微(微博、微信、微电影)”大赛,把网络公安文化活动推向了高潮。活动的主旨固然是为了加强公安网络宣传,但无疑在其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上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扶植,对公安网络文学,特别是微信文学创作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微电影的创作。第二届“三微”大赛征集了微电影作品近千部,网上点击量以亿数计算,进入终评阶段的作品就有近百部,内容涉及刑侦、交通、消防、治安等诸警种。作品以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讲述了各警种、各单位基层民警为人民服务的感人故事,诠释了人民警察“我奉献我快乐”的深刻主题。微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直观、生动、感染力强,就像文学中的微型小说,截取生活的横断面,讲述一个小故事,展示一段饱满的情绪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但和微型小说相比,它的传播更便捷,特别适用于网络和手机的传播。每天我只要打开手机,就会浏览到新上线的微电影,既对群众起到很好的公安宣传作用,也在公安文学公安文艺的拓展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微信方式的蓬勃发展和不断更新告诉我们从事公安法治文化工作的同志,网络为我们的工作实际上提供了无限的可能。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从接触到网络文学的那天起,已经像坐过山车一样,经历了几次认识上和行动上的起伏发展。我们曾经认为网络文学就是洪水猛兽,可网络文学现在已经占领了文学的半壁江山,没有人再能否认它的存在。我们曾经认为“自媒体”是洪水猛兽,可现在我们自己也在使用着“自媒体”为自己说话。也许,我们未来还会对下一步科技的发展而瞠目。据说,我国5D技术已经开始论证,很快将进入市场,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我们应该坚信,科技总会为我们的正能量传播提供坚固的阵地和保障,总会使我们的翅膀更加有力而翱翔千里。
当然,目前微信文学的发展还不成熟,相当程度上还处于自娱自乐的状态。例如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个《楚南风》杂志群,入群者达三百余人,已经在微信朋友圈里算较大的群了,但仍让我感觉到一种孤芳自赏的味道。这当然与群内朋友们的主观创作意识有关。我们并不批评大家的艺术品味和创作意图,因为这样的自我修养、自我陶冶也是人生的必须。如果从公众意识上说,我们都有用先进文化抵制消极文化甚至腐朽文化、反动文化的责任,我们有义务担当起先进文化传播者的职责,把先进文化的旗帜插上网络的阵地,为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
网络的无限可能性,就是我们驰骋的战场。